近年来,制造业智能化浪潮迭起,加之政策持续助力,大学生就业的行业选择风向悄然生变。根据教育部最新公布数据,职业教育供给了现代产业70%以上新增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推动“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与此同时,一批高学历、高技能人才不再只钟情互联网大厂,转而涌入制造业领域,推动“制造”向“智造”升级。
麦可思研究院在最新研究中发现:22.5%的应届本科生投身制造业,在电子电气设备、机械设备、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就业的比例持续上升;制造业吸纳本科毕业生中,计算机、自动化类专业占比上升明显,有助于推动制造业的智能升级;越来越多研究生学历人群进入制造业,实现高质量就业。
超两成应届本科生投身制造业
近五年就业比例稳步增长
研究数据显示,近五年应届本科生进入制造业就业的比例稳步增长,从2020届的17.9%提升至2024届的22.5%,增长了4.6个百分点。尤其在电子电气设备制造业(6.6%)、机械设备制造业(3.6%)、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1.9%)的就业比例持续上升,较2020届分别提升了0.9个、1.1个、0.6个百分点——这反映出高端制造业的发展,较多地吸纳了毕业生在相关领域就业。
展开剩余83%制造业从业本科生平均月薪6755元
电子电气设备制造业领跑行业薪酬榜
新兴产业发展驱动就业结构持续优化,数字技术、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了较多高质量就业岗位。在制造业从业本科生的月收入也随之不断提升。数据显示,2024届在制造业从业本科生月收入为6755元,较2020届(5401元)增长1354元;并且与本科平均水平相比,其优势在近三年明显持续扩大,2024届已高出本科生平均月收入556元。
尤其在近几年吸纳本科生增幅最为明显的电子电气设备、机械设备、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领域,其月收入不仅居于各行业领先位置,而且五年涨幅均超过120%。
具体来看,电子电气设备制造业在2024届本科毕业生月收入排名中持续位列第一,达到了7463元;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2024届月收入为7143元,超过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位列第二。其后月收入较高的制造业领域还包括机械设备制造业(6672元),化学品、化工、塑胶制造业(6609元)等。
不仅应届毕业生在高技术制造业收入居前,从毕业生职场中期的月收入来看,电子电气设备制造业(14203元),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13009元)领域在五年后薪资也居于各行业领域的第二、第三位,涨幅较同届毕业半年后分别增长135%、138%。医药及设备制造业(11946元)、机械设备制造业(11176元)毕业五年后薪资也排名靠前,较毕业半年后涨幅分别为128%,126%。
制造业吸纳人才
计算机、自动化类专业占比上升明显
在高新技术领域,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快速发展,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新兴技术岗位不断涌现,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但传统技术岗位在制造业中仍发挥着支柱作用。
麦可思数据显示,2024届在制造业就业的本科生中,电气/电子(不包括计算机)、机械/仪器仪表仍是从事占比最高的职业类,分别为12.8%、12.1%,反映出制造业升级、新质生产力发展对高层次工业人才的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与2020届相比,从事机械/仪器仪表(12.1%)、计算机与数据处理(9.1%)、互联网开发及应用(6.0%)职业类的占比,分别提升了0.7个、0.5个、0.4个百分点,体现了随着制造业智能化升级加速,行业对计算机、数据、互联网等数字技术人才赋能研发、生产与管理创新的需求增长。
这一趋势也体现在制造业吸纳本科毕业生的专业分布变化上。数据显示,2024届进入制造业的毕业生,最主要来自机械类专业(16.1%),其后依次是电子信息类(8.9%)、工商管理类(8.8%)、计算机类(8.7%)、自动化类(4.5%)。并且与五年前相比,计算机类、自动化类毕业生占比上升明显(2020届分别为7.5%、3.5%)。
然而,随着制造业的数字化、智能化升级,传统技术类岗位的工作内容与能力要求也发生了显著变化。这些岗位不再仅仅依赖传统技能,更多的是要求从业者掌握数字化工具和智能制造技术,并能够应对复杂系统集成的挑战。为顺应这一趋势,高校人才培养也需要积极调整。为适应产业升级背景下传统技术类岗位面临的数字化和智能化的转型需求,建议高校在机械、电子、自动化等传统工科专业中融入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自动化控制等相关课程,以培养更多能够满足市场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越来越多高学历人群涌入制造业
就业质量优势明显
制造业升级催生了对高层次工业人才更大需求,这一趋势也体现在人才学历结构的调整上。
麦可思研究发现,近年来,高学历人群进入制造业就业的比例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数据显示,2019届毕业五年后学历提升(即有过研究生教育经历)人群中,在制造业就业的比例已稳步提升至23.1%,2018届、2017届该比例分别为22.0%、21.7%。进一步分析发现,在制造业就业的学历提升人群,主要集中在电子电气设备制造业、医药及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此外,研究还注意到,进入制造业的学历提升人群,在多项核心就业指标上普遍优于未提升人群。具体来看,2019届毕业五年后在制造业就业的学历提升人群月收入为14245元,比学历未提升人群(11242元)高出3003元;学历提升人群就业满意度(84%)、工作与专业相关度(71%),分别较学历未提升人群高出6个、5个百分点。
在岗位需求方面,在制造业中,学历提升人群从事数字技术工程技术人员的占比(12.6%)明显高于学历未提升人群(3.9%)。这一差异也是制造业向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转型的直接体现。数字技术工程岗位是实施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的核心环节。高学历人群因其系统化的理论训练和更强的学习能力,在相关岗位竞争中相对更具有优势。而制造业在升级进程中创造大量高技术岗位,并优先吸引高学历人才加入,也推动整个行业人才素质的提升与结构优化。
(受访单位供图)
编辑 刘彦 审读 冯思颖 二审 王雯 三审 陈晨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李丽 通讯员 郭坤)
发布于:广东省广瑞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