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台州日报
许玲(中)与学生们一起。 (受访者供图)
台传媒记者陈 赛
“每次有学生回来看我,我就觉得很满足。”今年是许玲的第33个教师节。深耕讲台三十余载,在许玲心里,学生的认可,是这份职业带给她最大的幸福感。
许玲,玉环中学副校长、英语老师。新学期,她所教的班级步入高三,正式进入高考“备战期”。“高三了,孩子们需要更多的陪伴和支持。”每天,许玲都早早到校,一直到夜自修结束才回家。
一直以来,许玲一直践行着“教育是一门爱的艺术”,将30多年的从教生涯变成了一段与学生共成长的温暖旅程。
教学:手中有法
“在我的课堂,不用举手,只要你有想法就可以直接‘跳起来’讲。”提起自己的英语课堂,许玲言语中充满了兴奋。
几年前,许玲发现在课堂上学生的回应没有以往积极,紧接着错题也越来越多,这让她很着急。
如何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许玲开始琢磨起多种教学模式:体验式、自主提问式、项目式……想尽各种方式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兴趣,提升他们的主动性。
在校园里,许玲会随身携带一个本子,用来记录课后来问疑的学生名单。“课后问疑我会记录加分,同时也会记录课堂上主动发言、自主问疑等方面的表现,最终形成一个‘问疑英雄榜’,每个月进行一次放榜,以此来激发大家主动解惑热情。同时开展个性化辅导。”
“因为许老师,我们班的英语课总是充满‘passion’,这成为了我最喜欢的课。”学生江昕瑀说,“许老师总是会用眼神和言语不断鼓励我们多多问疑,还会因为同学向她问上一节课的问题而开心。在她的引导下,许多内向的同学现在也会积极发言。”
课前自主问疑、课中互动探究、课后拓展延伸……许玲的教学创新也带来了教学质量的提升:近三届所任教班级的高考英语均分133分以上,8人被清北录取,100多人进入复旦、浙大等双一流高校。
育人:眼中有爱
开学一个多星期来,许玲每天6点多到学校,晚上10点多离校。“进入高三后孩子们的心态产生变化,要多花时间去观察他们的动态。”
上周五晚自习期间,班上一位男生找到许玲,向她倾诉着开学来的烦心事。许玲和他面对面坐着,静静地倾听着。“我要做好倾听者的角色,引导他们及时释放情绪压力。”许玲说,“同时也要多观察,不断去发现他们的亮点,多鼓励,这样孩子们的自信心才会越来越足。”
许玲说,她有一种“课堂敏感性”:走进教室,第一件事就是用眼神扫一下讲台下的学生,观察他们的状态。因为足够了解、足够熟悉,她总是一眼就能看到异样。所以,多年来她也形成了一套“观察-沟通-赋能”的育人机制。
“我们消极时,她总会用她的积极感化我们”“她总是耐心地聆听我们的烦恼,给予我们安慰和指导”“她总是能量满满地关怀着她的每一个学生,为我们排忧解难”……多年来,许玲用她的细腻和敏感,让越来越多的学生视她为自己的知心朋友,成为了学生口中的“玲姐”“许妈”。
引领:心中有责
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直以来,许玲都秉持着这样的理念,不断地尽自己所能去带动身边的同事在专业上一步步提升。
“我的成长过程中遇到过许多贵人,对于他们的帮助,我一直都心存感激。”许玲说,“而且为学校的发展、青年教师的成长出份力也是我的本职工作。”
集体备课、团队磨课、一对一沟通……只要能出上力,许玲总是会挤出时间来参与团队的各项工作。她通过创新研修机制,协同校长室推动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浙江省教科研先进集体、浙江省教师发展学校等级评估优秀学校等荣誉接踵而来。如今,在玉环中学,已形成了教师与学校协同共进的良好生态。
热爱、学习、奉献,这是许玲给自己30多年教师生涯总结的关键词。“因为热爱,才会一直坚持在这个岗位,不断学习新的东西,才能更好地为学生、为学校做点事情。”许玲说,“未来,不仅仅做一个教书匠,要在育人上下更大功夫。”
广瑞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